关灯
护眼
    千算万算,没有算到这茬。

    实在出乎意料,压根无法预料。

    将手中的册子放下,走出了书房。

    看着天上的太阳,心情惆怅。

    阵阵春风吹来,和煦温暖。

    可情绪如同寒冬腊月的坚冰一样,纵使春风温暖和煦,依旧无法消弭。

    看向秦王府方向,眉头紧蹙。

    “难道,秦王觉得这天下快要倾倒了不成?心中生了不该生的想法?

    要是罗尚文所言不虚,恐怕很早之前就开始谋划,不然,如何能建筑一座坚城呢?

    心中不负?又或者见机起意?”

    心中一团乱麻,暂时之间,竟然有些恍惚。

    走出衙门,带着七八个随从来到了东城。

    秦王府坐落在西安府的东边,位置显要,气势恢宏,王家气象一览无余。

    走到了秦王府外面的那条街道上,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秦王府的大门外,站着两排“精锐”的士兵,他们披坚执锐,有模有样。

    往常,孙传庭可以肯定,这些士兵的铠甲是“驴屎蛋蛋外面光,里面一包糠”,可如今,一切都不好说。

    王府大门紧闭,寻常时候,不会轻易打开。

    看着王府大门,孙传庭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又在周围转了转,随后离开了这里。

    两天后,孙传庭亲自率领着夜不收,朝向孙杰驻地而去。

    有些事情必须要亲眼看到,此事事关重大,不能有任何疏忽。

    为了防止被人发现,孙传庭并没有走罗尚文的老路,另外换了一条。

    沟壑纵横,土垣林立,隐藏行踪还是比较容易。

    已经知道了城池在哪里,也不需要按部就班。

    毕竟是陕西巡抚,罗尚文也不敢将孙传庭置入危险之中,带着大量兵马,保护在周围。

    同时,还往外面派遣了大量疑兵,用来迷惑孙杰。

    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,孙传庭终于到了地方。

    为了防止被发现,在很远之前,就改为步行,行走在穷山裂谷之中。

    那些疑兵,每日徘徊在城池周围,吸引注意。

    一旦城中夜不收出城,便瞬间远遁,逃之夭夭。

    就像是狼来了一样,不断的疲惫孙杰兵马。

    战马数量少,可有坚城在手,只是将明军夜不收驱离。

    为了防止被人发现,孙传庭选择了晚上。

    月高悬天,孙传庭趴在一座土垣上。

    距离城池较远,但还是能看到夜空之下的那座城池。

    没有光污染的明朝,在月光的映照下,能看出去老远。

    今夜万里无云,圆月当空,视野极好。

    孙传庭没有顾及体面不体面,毫无形象的爬在地上,死死地看着前方。

    眼睛中满是惊骇,脸色很难看。

    “果然有座城池,最高处,都和西安府城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西安府城修建多年,才有如今规模,这荒郊野岭,突然出现这样一座城池,简直匪夷所思。”

    嘴里不停的念叨着,实在是难以接受这个现实。

    “如此来看,秦王府早有预谋!事情恐会更糟,此事,当及时禀报陛下!”

    远处出现了几个明军夜不收,城墙上的探照灯大亮,朝着城外的这些夜不收照去。

    光柱将他们锁定,紧追不舍。

    身后又有几个孙杰的夜不收追来,开始驱逐。

    看着眼前这一幕,孙传庭脸上的惊骇更重了。

    “竟然真有如此东西?”

    连连倒吸冷气,此番场景,宛若神迹,无法理喻。

    “大人,此事实在诡异,既然已经得知真相,不如先行退避,免得后续被他们发现!”

    趴在旁边的罗尚文看向城墙,脸上多了不少担忧。

    孙传庭也没再说什么,缩回身子,带着人跳下了土垣。

    在黑夜当中,众人逐渐远去。

    头顶上的月亮很明亮,哪里还有欣赏月光的想法?

    只想早点回去,思虑该如何对付此事。

    走了一整夜,来到了存放战马的地方。

    跨上战马,朝着西安府狂奔。

    回到西安府后,孙传庭亲自去了一趟秦王府,拜访秦王。

    此次前往,是为试探。

    看看秦王那里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,又或者说,知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他要造反的事情。

    如今的西安府中安静的就像是平静的湖水一样,没有任何波澜。

    在孙传庭看来,无非就是两个原因。

    要么秦王不知道,不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他的阴谋。

    要么他已经知道了,只是一直在隐藏自己的实力,装作不知道,避免打草惊蛇。

    当务之急,便是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,这对后续的安排极为重要。

    这事极为风险,一着不慎,将会身死道消。

    但要是因为此事而惧怕,那孙传庭就不是孙传庭了。

   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,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。

    带了七八个随从,送了拜帖,按照往常的流程,前去拜见。

    秦王朱存枢哪里知道这些事?稀里糊涂的啥也不知道,还以为孙传庭又是来打秋风的。

    孙传庭是陕西巡抚,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。

    秦王设宴,款待孙传庭。

    从孙传庭进入王府时,就一直观察四周。

    表面上没有任何波澜,装作不在意的样子。

    秦王的宴席,说起来是宴席,但简陋的都比不上村子里的流水席。

    几碟寡淡的野菜,一小碗面条,就没了。

    孙传庭以前来秦王府打过秋风,这次秦王以为还是如此,便在孙传庭面前装穷。

    席间,秦王朱存枢端着粗瓷大碗,将里面的面条不停的往嘴里扒拉,装作很好吃的样子。

    尽管难以下咽,但为了自己的钱,还是忍了。

    吃饭的时候,甚至还故意将自己袖子上面的补丁露出来,以示自己贫穷。

    甚至还不停的哭穷,不停的惆怅叹息。

    看着这个样子的朱存枢,孙传庭摇了摇头,端起面前的碗,静静的吃着里面寡淡的面条。

    席间,时不时出言试探。

    可朱存枢什么都不知道,试探了半天,硬是啥都没试出来。

    此番模样,让孙传庭心中已经有了决断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几天之后,一封八百里加急,从西安府出发,朝着京城而去。

    军报上署着孙传庭、罗尚文,以及军中将官的姓名。

    又是一个深夜,崇祯坐在暖阁中喝着秦糖莲子粥。

    这甜蜜的味道,是他灰败的生活中,唯一的乐趣了。

    外面响起了脚步声,急促且密集。

    曹化淳推门而进,尚未来到崇祯面前,便急呼:“皇爷,出大事了,陕西八百里加急,军情紧急!”

    八百里加急也分类型,有捷报,有军报,也有急报。

    伺候崇祯这么多年,经手的八百里加急不少,自然能看出这份八百里加急的性质。

    连忙将手中的粥喝光,把碗放到地上,看向曹化淳。

    “速速拿来!”急忙催促。

    曹化淳将手中的急报放在了崇祯面前的桌子上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用火漆封口的竹筒,检查了封装之后,匆忙打开。

    里面有三四张卷成筒装的纸张,急忙取出,平铺在桌子上。

    “秦王一脉似有反意!”

    第一张纸上面只有这句话,用特大字号标出。

    “嘶!”

    崇祯倒吸一口冷气,脸色瞬间冷了下来。

    将这张纸放在旁边,急忙看其他的纸张。

    当所有的纸张看完后,愤怒的崇祯将刚刚喝完粥的碗,狠狠摔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“嘭!”

    碎瓷片到处纷飞,四分五裂。

    旁边的那些值守太监们急忙跪在地上,生怕引火烧身。

    “呵呵呵,真是朕的好藩王,真是大明的好秦王!